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康熙王朝 三藩造反为什么失败?有没有可能成功?

网络整理 2019-06-21 最新信息
康熙王朝 三藩造反为什么失败?有没有可能成功?

第74期话题:三藩造反为什么失败?有没有可能成功?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经过五年艰苦的努力。

康熙帝终于平定三藩叛乱,吴三桂含恨死去,清朝解除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三藩造反失败了,明明开局很强大的三藩,为什么就失败了呢?

第一,吴三桂战略规划有误。

所谓三藩叛乱,其实最大的叛乱者是吴三桂一个而已。

在吴三桂看来,起兵之后,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割据西南,然后攻取江南半壁江山。

等站稳脚跟,稳定后方,立于不败之地后,再挥师北上,扫荡中原。

结果,吴三桂白白的贻误战机,将战场主动权拱手让给康熙。

让他有时间调兵遣将,解决后方危局,然后奔赴战场和吴三桂决战。

这个战略失误过于要命,直接改变了战场局势。

以至于本来一日千里的闪电战,硬生生让吴三桂打成了五年的拉锯战。

不但再没有进取之地,反而被康熙步步紧逼,直到最后身死国灭。

康熙王朝 三藩造反为什么失败?有没有可能成功?

吴三桂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因为吴三桂老了,人一老心态就变了,凡事都要求稳重。

尤其是在军事上,更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再不敢出其不意,以奇兵制敌。

反而束缚住自己手脚,在追求维稳的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进攻的机会。

反观康熙,他年轻气盛,敢于和吴三桂赌国运。

赌输了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自己还年轻,有的是翻身机会。

吴三桂就不行,就不要说哪天战死沙场,让他平平安安的待在后方。

说不定哪天就暴病身亡了。

年龄在这里放着,人老了心态也就老了,进取之心也会变老。

当然,这也体现出了领头羊的问题。

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他的谋士早就劝他挥师北上,可他就是不听。

作为主要“肇事者”的吴三桂,成也在他,败也在他。

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不但自己要吞下苦果,也让更多无辜的百姓卷入战乱。

第二,三藩不团结。

说起来是三藩造反,他们也都确实造反,看似一个顽固的攻守同盟。

实则各怀异心,甚至祸起萧墙。

作为三藩领头羊的吴三桂,心理很清楚:

不但自己造反想当皇帝,就连耿精忠、尚之信,甚至王辅臣之流都想当皇帝。

各怀鬼胎的三藩,去盯着一个的皇位,能指望他们团结吗?

最后尚之信落难,千里迢迢从广东跑到甘肃投奔王辅臣,却不找近在咫尺的吴三桂。

只说明一个因素:三藩不和。尚之信怕自己投奔吴三桂是羊入虎口。

三藩不能团结不说,还相互倾轧,再给五百年也成功不了。

第三,人才匮乏。

三藩里面除了吴三桂手下兵多将广以外,其他两藩平淡无奇。

就算是吴三桂,手下也没有多少能臣武将。

康熙这边,文有明珠、索额图、陈廷敬等;武有图海、周培公等。

把谁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尤其是周培公,死死的压制吴三桂。

反观吴三桂,事必躬亲,压根就没有能独当一面,进行南征北战的将领。

哪怕开辟个第二战场,也能减轻吴三桂的压力。

康熙王朝 三藩造反为什么失败?有没有可能成功?

不利因素这么多,那三藩是不是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也不是。开局之初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

第一,稳定内局。

吴三桂要稳定再进取是好事,可他应该稳定的是另外两藩。

大家建立牢固的攻守同盟,然后可以争取更多的外援。

比如伪朱三太子,雄踞西北的王辅臣,比如孤悬海外的郑经,比如蒙古诸部。

让大清四处开花,到处救火,疲惫不堪。

第二、直捣黄龙。

在夺取江南半壁后,立马挥师北上,直捣燕京。

不给清廷喘息之机,恢复明朝版图,其实也不是不行。

历史可以惊人的相似,但历史不容假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除了留下车痕,供我们参考以外。

历史不会开倒车,也不会停滞,所谓时空穿越,就是扯淡。

人只能在此刻作此事,事成失败,听天命尽人事。

时不我待,稍纵即逝,有志者事竟成。

咬定青山不放松,别学吴三桂磨洋工。

剧情来源:《康熙王朝》第21~23集

图片来源:电视视剧截图,侵权立删

本文作者:脑洞解读(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41734074794036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康熙   吴三桂   康熙王朝   尚之信   我在宫里做厨师   陈廷敬   明朝   郑经   耿精忠   广东   甘肃   索额图   蒙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