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什么读史,因为历史虽不会重复,却会惊人的相似

网络整理 2019-06-25 最新信息

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虽说不会重复,但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处。

满清开国时,多尔衮曾在书信中对史可法说:“我们大清的天下,是从李自成手里取得的,而不是从明朝手里夺的。”

言下之意,你们大明不能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官逼民反,让李自成得了天下,但李自成们实在又太不像样,我们只好再从李自成手里“取”过来。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古往今来,无论是夺国者或是篡位者,为了这“名正言顺”四个字,可谓是绞尽脑汁。

为什么读史,因为历史虽不会重复,却会惊人的相似

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从容游走于清廷与南方革命军之间,挟朝廷的力量来打压革命军,但又打打养养,打得恰到好处,因为他还要用革命军的势力要挟清廷。

他同时也是大清的“好学生”,他对南方说他的天下是取之于清朝,而非取之于革命军;对清朝说他的势力是来自于革命军,而不是来自于清朝。

袁世凯在口头上也从来没说过反清的话,不想落个卖主的名声。

他不仅亲手缔造了北洋系这个近代最大的军事集团,还顺便培养了许多“好学生”。

云南蔡锷、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讨袁后,袁世凯准备了一个进攻云南的计划,兵分三路,想一举打败护国军。

袁世凯在丰泽园成立了“征滇临时军务处”,请段祺瑞出来主持对南用兵,段祺瑞说有个老病还没好实落哩,干不了。

这就和当初清廷命袁世凯率北洋军和南方革命军作战,袁世凯在洹上以“足疾未愈”为由拒绝出山一样。

袁世凯又将他最讨厌的徐树铮请出来任将军府事务所长,以讨好段,段也不买账。

袁无奈又去找冯国璋,冯这个袁世凯的“好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袁世凯的本领他学得比段祺瑞还好。

冯国璋不但也“有病”,不停地告假续假,并且派人和南方实力派暗中联络,都在为袁准备“后事”了。

这也是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背着朝廷和南方革命军议和的翻版。

为什么读史,因为历史虽不会重复,却会惊人的相似

冯国璋

1916年4月23日,为形势所迫,袁世凯一改他“大权独揽,遇事躬亲”的老习惯,请出段祺瑞来任国务卿兼陆军总长,共撑危局。

这个局面,也是辛亥年清廷让袁世凯出面组织责任内阁的历史重演。

段祺瑞要求撤销政事堂(政事堂听命于总统,袁所谓“树责任内阁之先声”),恢复国务院。

袁世凯刚开始不同意,但段很坚决,如果没有实权,你还是找别人来干好了。

袁于是在5月8日下令废除政事堂,恢复国务院。

段祺瑞也学当年的袁世凯步步为营,第一步达到目的,便走第二步,他要求将总统手里的模范团和拱卫军,划归陆军部。

这是袁世凯的命根子,他训练模范团本来就是为了逐渐替代越来越不听话的“老北洋系”

的,老袁也看出他这位好学生对付他的办法,和他当年对付清朝是一样的。

当年袁世凯接取清政府的兵权,段祺瑞则想接收他的模范团和拱卫军。

辛亥年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摇摇欲坠,一夕数惊,明明知道起用袁世凯是饮鸩止渴,但也不得不喝下袁这碗毒药。

这才不到五年,历史重演,全国上下一致讨袁,反对帝制,袁世凯众叛亲离,也不得不喝下段祺瑞这碗“毒药”。

但段祺瑞就像袁世凯当初从不说反清的话一样,他也一直说自己“受恩深重”,他不满意袁,却从未在口头上倒袁。

为什么读史,因为历史虽不会重复,却会惊人的相似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当时的局势,梁启超看的很清楚,他在一封给段祺瑞的信中说,今日的您,和辛亥年的袁项城是一样的,清室如不退位,就是袁也解不了辛亥的危局;现在如果袁不让位,就是您也挽救不了时局。(“今日之有公,犹辛亥之有项城。清室不让,虽项城不能解辛亥之危;项城不退,虽公不能挽今日之局。”)

袁世凯虽然死了,但他有无数个“好学生”留了下来,就像有无数个“袁世凯”出现于后世,难免不出现不断重演的历史。

本文作者:脚趾猫(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604707485869722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袁世凯   我在宫里做厨师   段祺瑞   冯国璋   李自成   云南   徐树铮   明朝   唐继尧   多尔衮   项城   蔡锷   孔子   梁启超   史可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