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朝科举考试趣闻

网络整理 2019-05-01 最新信息
清朝科举考试趣闻

清朝科举考试趣闻

清朝的科举考试,尤其是在道光、咸丰以前,考场纪律还是抓得很严的,尤其严禁夹带书本材料,无论大小考试,都是如此,“不許夾帶片紙隻字,大小一切考試皆然”,有时候甚至让皇室中的皇子来监考,也就是贝勒爷。当时搜查夹带的时候,还会让考生脱掉衣服和鞋子接受检查。

也有一些胆大的考生以此来开玩笑,例如在康熙五十九年,也即公元1720年。有个叫朱稻孙的考生,特意挺着个大肚子前来考试,然后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我这里面有夹带,你们搜不搜?“此中大有夹带,盖搜诸?”其实就是炫耀自己有学问。这个朱稻孙个头魁梧,声音洪亮,大家都看着他,连皇子们也笑起来。

清朝科举考试趣闻

到了同治年间之后,考试纪律没以前那么严格了,搜身也没那么仔细,这样一来,给了舞弊者很多机会,“于是诈伪百出”。有些考生,将石印的微型书本带入考场,估计当时的印刷业也专门为此印刷此类书籍,供作弊之用。或者在纸条上写苍蝇般大小的字,私藏在饼子和衣带中,或者藏在所携带的篮子底层,还有的还精心设计:做一个双层帽,或双层鞋,纸条放在其中一层当中。还有一些干脆就买通考场的护卫,让自己免于搜查。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在福建的考场,尽管考生不能夹带材料进考场,但是考场附近有座小山丘,地势相对比较高,于是有人就站在山丘上,打开材料,让考场里的考生看。

据记录,在1882年,到北京的考生就多达一万六千多人,熙熙攘攘,十分拥挤,想要细细搜身,已经是不可能了,考场工作人员只是扯着嗓子喊一声通过就行,“但闻番役高唱搜过而已”。这已经是很马虎了,后来干脆连喊一声的仪式都没有了,搜查夹带的程序基本上就是废掉了。

清朝科举考试趣闻

考试纪律越来越差,同时,考官的主观性也很大,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管情绪来决定考生成绩,或者干脆不改卷。例如光绪的时候,一位名叫裕德的尚书在改卷的时候,看见考生的试卷当中有触及到他家中忌讳的地方,估计是写了他哪位先辈的名字,古人很重忌讳的,自己父母祖辈的名字不能直接称呼或者书写,例如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那司马炎就不能直接讲或者写“昭”字。皇帝的名讳,天下人都知道,都不敢说和写,例如康熙名叫爱新觉罗玄烨,这个玄和烨就不能直接写,例如李元霸到了清朝就改成了李玄霸,但这位考生哪里知道尚书大人的家讳,直接写在考卷上。裕德一看这个名讳,马上站起来整理衣冠,而且还行礼,至于那位考生的试卷,就搁置在一遍,不去审阅,结果估计没有成绩了。得知此事后,很多考生纷纷打听裕德家里各位祖先的名讳,然后小心翼翼地避开。也真是不容易。

本文作者:刘备我祖(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66048060368538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清朝   康熙   道光   晋武帝   服装   咸丰   福建   司马昭   李玄霸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