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公开建储制的终结,为什么康熙不再设立太子?雍正一开始并不理解

网络整理 2019-04-24 最新信息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便宣布重新废黜太子胤礽:

“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康熙帝要求诸臣:“各当绝念,倾心向主,共享太平。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 ”

公开建储制的终结,为什么康熙不再设立太子?雍正一开始并不理解

二阿哥胤礽再次被废

公开建储制的终结,为什么康熙不再设立太子?雍正一开始并不理解

二阿哥胤礽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位太子

虽然康熙并未宣布再次举荐太子,而彼时,太子党骨干如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等均已被革职问罪。而朝旨颁布八爷门人黑硕哲为礼部尚书、保过八爷的揆叙进封左都御史、三阿哥的门人赫寿当了江南总督。朝臣们纷纷躁动,又要联合起来再次保荐八阿哥为太子,甚至八阿哥当时自己也向康熙试探道:

"我如今应怎样做?要不就装病,免得再有保荐我的事情"。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禁不住有些迷茫,尤其是他最大的盟友十三阿哥胤祥也和太子一并被圈禁-莫非老皇帝真的要换储了嘛?

“这一阵子我真是度日如年,又像独身一人穿行一个暗无天日的胡同,无一人可谈,无一人可问,无一人指迷津,也不知尽头可处。风急天寒路暗……我是什么况味?”


我觉得这也是雍正继位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他动摇了,自暴自弃也跟风去推举胤禩;或者贸然行事,将自己争夺储位的野心暴露了,历史上就不会再有雍正这一位勤政改革的君王。此时,当然还是邬思道先生的参赞再次让他看清了时局,决断了方向。

首先,针对胤禛最担心的皇帝收权事宜,邬思道直接点明了这是康熙的帝王心术:他将以往授予太子及阿哥所有决策权都收回到自己手中,是为了只留给自己的儿子们办事的权力。康熙总体的目的就是眼前不立太子了,要花时间好好选择一位满意的儿子继承大位。

公开建储制的终结,为什么康熙不再设立太子?雍正一开始并不理解

康熙决意不再立太子

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1.康熙春秋已高,立太子势必分权,一定会有人靠拢太子。如果该阿哥或其党羽贪图拥立之功,怂恿太子掀起政治斗争,甚至发生逼宫事件,那康熙一辈子的辛劳和荣誉就都毁了。索额图及胤礽之事就是前车之鉴!通过不立太子,所有的人事、财政大权全把握在康熙手里,最大程度确保他的无上威权。

康熙极其担心被儿子们搞逼宫,让自己无法善终,如他曾说“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搏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他表示:“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

2.而且康熙当时确实还没发现合适的继承人,要花时间细细选拔,并保证皇位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传递到自己心仪的继承人手上,这才是康熙晚年关注的头号大事。康熙最担心的就是再次发生类似齐桓公死后的五公子闹朝事件,自己的统治无法善终。

3.现在立太子后,一定会有人希图拥戴之功和太子结成党羽。就算康熙顺利传位给太子,那些人也会自觉拥立有功,尾大不掉,不利于新君的统治。

4.康熙并不一定需要阿哥参赞政务,他还有张廷玉、马齐等贤明大臣可以依靠。不立太子,众阿哥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出发,每个人各显才智,而又相互制衡,谁也不能一家独大。


总而言之,康熙决意不再立太子,而是牢牢把握住手里的权力,然后逐步选拔并把天下交接给选定的合适候选人。经过邬先生的剖解,胤禛体会到了老皇帝不立太子的苦心,更明白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道理:老老实实替皇帝分担政务,展现自己的执政能力,才是争夺储位最佳途径!

公开建储制的终结,为什么康熙不再设立太子?雍正一开始并不理解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就这样,秘密建储制度从此成了后续清朝历任皇帝的惯例,康熙的二阿哥胤礽也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位公开设立的太子。

本文作者:掰开揉碎说史剧(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07016646236622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康熙   雍正   允礽   索额图   马齐   胤祥   清朝   张廷玉   允禩   齐桓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