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网络整理 2019-06-17 最新信息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桑干河

鲜卑族人进入桑干河上游地区,要比匈奴、乌桓人晚一些,但却是后来者居上,到了四世纪,鲜卑拓跋部已在桑干河流域占有了绝对的优势,最终以平城(大同)为中心,建起了横霸北方的北魏王朝。见于史籍,鲜卑族最早留住桑干河上游地域当在魏文帝黄初元年至五年之间(221年-224年)。《三国志.鲜卑转》文帝践阼(指即皇帝位)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桑干河

文帝践阼(指即皇帝位),年号为黄初,当在公元221年。其时鲜卑集团内权力之争正酣,鲜卑大人步度根河中部鲜卑后起之秀轲比能,争战频繁。黄初元年,步度根被轲比能打败,退守太原、雁门二郡,所率残部约一万余户,五万部众。不久,和轲比能在一起的泄归泥部落逃归降步度根,按《魏书.牵招转》所记载,二部共计三万余家,每家按五口人预估计,约有十五万之众。这样说来,退居雁门郡的鲜卑人足在五至七万间。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桑干河流域

此时,轲比能所率的鲜卑势力更加强大,控弦多达十余万骑,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达辽水,皆为鲜卑庭。并屡屡犯塞寇边,幽、并二州,苦不堪言。《三国志.乌丸鲜卑转》载,在三世纪初叶,在桑干河流域,已到处可见扬戈跃马的鲜卑族人了。到了东晋,桑干河上游地区已名副其实成了鲜卑拓跋部的统治区了。《魏书》卷一记载:“帝(穆皇帝拓跋猗卢)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琨(刘琨)求句注陉北之地,琨自以托付,闻之大喜。乃徙马邑、阴馆(今雁门关外山阴)、楼烦、繁峙、崞(原平)无县之民于陉南,更立城邑,尽献其地。”这在桑干河上游地区包括今天的浑源县、应县、山阴、朔州市、神池县的居民结构,发生了历史上巨大的变化,拓跋部五十余万之众,完全占据了雁门关以北方圆百里的地区。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桑干河流域

这一次鲜卑拓跋部的南徙,完全是战略性的南移,随后一些诸如拓跋什翼健在繁峙即位,平城为南都等重大政治事件,都与这一战略南移大方针有关,直到北魏太祖于天光元年即公元398年平城大同建都,句注山陉北广阔的鲜卑根据地基本巩固,为北魏王朝进军中原,统治华夏半壁河山,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桑干河流域

平城建都前四百余年间,桑干河流域的大同地区、民族结构是由简单到较复杂再到简单的形式发展的,所谓的简单就是以某一民族占绝对优势,所谓复杂是几个民族互占互退。西汉以前为汉族为主,东汉末到晋代,汉、匈奴、乌桓、鲜卑先后进入该地区。从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鲜卑族以压倒一切的优势占据该区域。

桑干河流域,鲜卑拓跋部的发迹之地

桑干河流域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本文作者:诗说大同人文(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04651830519450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桑干河   北魏   大同   匈奴   轲比能   繁峙   历史   太原   山西   东晋   原平   西汉   浑源   刘琨   朔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