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网络整理 2019-05-18 最新信息

说起范进,大伙应该比较了解,毕竟中学时代《范进中举》一文,已经奠定了范进史上“考神”之地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范进,清朝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一虚拟人物,设定为明朝中期广东高要人。范进虽无其人,可有历史原型,这原型便是千千万万个在科场奋斗之底层知识分子,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金榜题名,为了改变命运,他们“十年寒窗”、“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大好青春年华用于研究四书五经,用于拼杀科场。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考了20次才中秀才,54岁时才考中举人。可是,闻知喜讯的范进居然发疯了,然后便唱唱跳跳,胡言论语,撞墙晕了过去,最后靠岳父胡屠户“一巴掌”才醒了过来。更狠的是,范进老母亲知道这事后,因过于高兴,睁开眼看大到自家有了大豪宅,一激动,直接“噎死”了。因此,在大伙眼中,范进便成了科举考试之牺牲品,是无辜受害者;是明清该死的八股取士制度残害了范进,浪费了他大好青春年华不说,还间接夺走了母亲之生命。乍一看,貌似如此,范进的确是科举考试受害者,中学课本也是这么说的。但是,若是从另一角度看,范进则不是受害者,而是科举考试最大受益者,是人生赢家。为何这么说呢?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01.古代选官制度简析,及其范进改变命运之机会

官本位盛行下的古代中国,社会人群被分为“士农工商”四等级,其中最高等级就是“士”,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官”;最低等级是“商”,狭义上可理解为“商人”;“士农工商”之外的其他人群,并不属于“主流社会”人群,也没机会挤进“主流社会”,他们被边缘化。“士农工商”是“主流社会”人群,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相互改变身份,意味着“官职”之大门向他们打开。但是,在科举考试出现之前,他们只是理论上可以改变身份而已,实际则很难做到。例如,夏、商、周玩“世卿世禄”制,官职都是世袭,他人无法染指;秦朝玩“军功授爵”制,想要做官得上战场拼杀,得玩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汉朝玩“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品德优良之人才,实则都是关系户;南北朝玩“九品中正”,选官看门第。

可以说,科举考试出现之前,“官职”大门对穷苦大众保持关闭状态,除非特别优秀,否则免谈。公元605年,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正式形成,到两宋时期,“士农工商”四等人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秀则有机会做官。随着科举考试盛行,宋明以来,虽说也有靠关系做官,但若想得到同僚尊重,想要快速升迁,挤进帝国权力核心,必须得科举出身(常说的有功名),否则你在官场混不开,会被同僚鄙视。要知道,民族英雄左宗棠,都已经是一品大员的陕甘总督了,就因不是“进士出身”,总觉得自己输了曾国藩、李鸿章那么一点点。范进,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农(不事生产的那种),凭啥改变命运呢?答案是,科举考试,只要考试拿下高分,命运就此逆转。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02.中举前后,范进生活状态大逆转,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排第一位,即是保证温饱。通俗点讲,就是生活要过得去。对此,不妨来看下范进中举前后,其生活状态有何改变?看看原文是如何写的。

中举前:

(1)胡屠户:“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2)胡屠户:“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3)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

中举后:

(1)张乡绅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

(2)张乡绅:“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3)原著文:“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看到了吧。范进中举前后,其生活状态出现大逆转,从“三无人员”变成一“小土豪”。中举前,住在茅草屋里,十几年没吃过几次猪油,老母亲饿瞎了眼,被迫拿着老母鸡去还钱买米,生活之窘迫可想而知。中举后,银子、房子、丫鬟等应有尽有,过得相当滋润,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试想,若是没科举考试,范进可否有今日?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03.中举前后,范进社会地位大逆转,乡里乡亲对其笑脸相迎

马斯洛还说,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有下一步需求,即是赢得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可。通俗点讲,即是要有“面子”,在圈子内混得开。对此,我们来看下范进中举前后,其社会地位有何改变?

中举前:

(1)胡屠户:“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2)胡屠户:“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中举后:

(1)胡屠户道:“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2)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3)原著文:“自此以后,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看到了吧。中举前后,范进社会地位大逆转,从受人鄙视、讽刺,到乡里乡亲乃至达官贵人都前来巴结。想想去考试时,范进去借老丈人几两银子当盘缠,非但没得到,还被说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内心之委屈,可想而知。中举后,老丈人立马改变态度,说范进是“文曲星”,大有可为,一脸奉承样子;张乡绅则更狠,不但送银子、车子、房子,还与范进拉关系,说成老乡、远亲;乡里乡亲也是各种送礼物。试想,若是没科举考试,范进哪会有这待遇呢?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04.官至山东通政司,挤进官僚阶层,成了统治阶级一员

从吴敬梓《儒林外史》一文可知,范进是一个落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从不从事劳动生产的“懒农民”,生活非常困难,老妈子都饿瞎眼了。所以,范进想要改变目前之生活窘境,想要改变社会地位,想要挤进官僚阶层,唯一途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与天下英雄角逐科场。奋战几十年,53岁中了秀才,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连过举人、进士、殿试三大关,钦点山东学道,后升通政司,成为朝廷正四品高官,来个人生大逆转。在古代中国,官僚阶层享受好处很多,除了高额俸禄,免税、免徭役才是最令人羡慕。要知道,古代中国赋役负担很重,官僚可以免税,就意味着,有钱人若想逃避“赋役”,往往会投靠官员门下,让其帮助自己隐匿财产,其中好处不言而喻。试想,若是没科举考试,范进能够挤进官僚阶层,成为统治阶级成员吗?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科举受害者吗?其实他是人生赢家

从上述分析可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就其中举前后之生活状态而言,他并非科举受害者,而是最大的人生赢家。古代中国,科举考试具有相对公平性,是穷苦大众改变自身命运之最佳途径,是打开“黄金屋”,拿下“金钟粟”与“颜如玉”的钥匙。但是,科举考试在明清时期走向了反面,八股取士制度对读书人心灵之扭曲,对知识分子灵魂之残害,不容忽视。

本文作者:岩岩说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80634582325709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儒林外史   吴敬梓   明朝   历史   清朝   汉朝   不完美妈妈   察举制   宋朝   南北朝   左宗棠   曾国藩   李鸿章   广东   隋炀帝   秦朝   亚伯拉罕·马斯洛   小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