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人生何处不旅途一一一写在世界读书日

网络整理 2019-04-24 最新信息

公元280年的巴勒斯坦(也有一说土耳其的卡帕多细亚地区),圣乔治出生在一个罗马军人家庭,后来年轻的乔治成为了一位罗马骑兵军官。传说他随罗马军团驻守四方,曾追随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来到当时被称为不列颠尼亚的英国,并随君士坦丁在约克起兵打回罗马。

据说英国当地国王的女儿被作为祭品献祭给沼泽中一头喷火的恶龙。圣乔治骑着战马,身穿战甲、手擎利矛与恶龙决斗,最终救了公主,也拯救了全市的人民。恶龙的血液流到地面,正好形成了一个十字形,而这也就是如今英格兰民族旗帜图案的由来:白色背景下的红十字架。

四世纪初,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创造了一个神权政治的专制政府,号称自己是君主与神,并且因此掀起迫害基督徒的运动。圣乔治到广场上当众高呼反抗政教合一的霸权,并且坚持尊奉天主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真神,后来乔治被捕,据信在公元303年被判斩首。494年,教会正式为乔治封圣,除了英格兰之外,格鲁吉亚、莫斯科、加泰罗尼亚、马耳他、立陶宛甚至信奉科普特宗的埃塞俄比亚都将他奉为主保圣徒。

在离英国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圣乔治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4月23日的圣乔治日也是国家第二大庆祝的公假日。根据传统,人们在当天会向爱人送一支红玫瑰,向孩子送一本书。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提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即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1.

从小我就是喜欢看书的,我想生长在在物资匮乏的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大都是很爱看书的。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游戏机,甚至连电视机,收音机都比较少见,可是,书籍居然也是极不寻常之物。

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不喜欢故事。记忆中,老家的夏天非常炎热,除开和小伙伴们疯狂结队玩耍之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晚饭后和大人们打堆乘凉,听大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过足听故事的瘾。

可是,还是四处寻找图书来得更踏实。小人书是最常见的,简短的文字一般都是排版在最底下,黑白的素描图画占据了一大半中间位置,在吃饭都困难的年代,不经意得到一本小人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往往会熬更守夜地看完,并且翻来覆去地摩挲,久久不愿归还。记得那个时候,四大名著似乎都是先通过小人书感知的。

及至上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几乎都能背诵,也渐渐有了一些课外读物。学校没有什么图书收藏,老师都会要求家长订阅一些期刊,《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简直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心之所往,就会将平时3分钱一支的冰棒省下来,去找寻自己喜欢的买得起的书籍。

不够看怎么办?那时还有一种工具,就是每天霸着收音机收听中午的长篇评书展播和下午的小喇叭节目,在声音中体会和文字的亲近。

也会去小伙伴家里互通有无,那些大人们订阅的杂志,映象最深的就是《大众电影》了,彩色的硬纸,大幅的电影剧照,是当时的奢侈品。毕竟有些家庭条件稍好,有些家长也有藏书的爱好,时不时还真能捡到宝呢!

那个时候,书籍真的是一件宝物。

人生何处不旅途一一一写在世界读书日

2.

就这样度过了疯狂找书看书的童年。80年代后期,文学创作进入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艺形式走进了我的生活。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几乎垄断了国外的译制片发行,国产及港台片也越来越多,音像市场也是一片繁荣,可是书籍,永远是最容易获得的,或借或买或交换或偶得,毕竟一本书的代价相对较小,还可以得存永久。

当其时,台湾的情感小说开始流行,亦苏、琼瑶、三毛、席慕容等作家以极优美的文笔展现了不一样的外面的世界,香港武侠小说异军突起,产生了一大批梁羽生、金庸、古龙的粉丝。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和爱恨情仇的言情小说,十足将少男少女的心挑逗得无法自拔。

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时代!回想起来,几乎所有的挑灯夜读,都是奉献给了这些学业之外的文字。我还记得,当年语文老师的儿子,我的同班同学,偷偷将《奥德赛》借给我,半年以后归还此书的那种恋恋不舍。

当然,中国的古典名著,诗词歌赋,还有国外的文学巨著,都在同一时期扑面而来。品三国、研红楼,泰戈尔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也包括刚刚失火的《巴黎圣母院》。。。

那个时候,书店遍布大街小巷,逛书店就和现在去咖啡馆电影院一样,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时尚,还有省吃俭用以后购买一本心仪的书籍的快乐,和痛。

国内文学期刊的发展近乎于顶峰,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已的主打期刊。对于我自己来说,一直到工作后还在购买阅读的期刊,主要就是《小说月报》《台港文学选刊》《十月》等。


3.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如今,这句玩笑的话都已经丧失了土壤。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纸质的出版业真是每况愈下。人们更多地在网络上就可以搜寻到以前可望不可及的书籍,听到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全球资讯和最新知识,去书店的人越来越少,愿意掏钱买书的人就更少了。别说那些严肃的、学术的、甚至经典文学艺术的,连美国《花花公子》这类娱乐杂志,却也到了入不敷出停刊整改的尴尬地步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除开那些娱乐至上的休闲浏览外,阅读更多的是需要深入思考,细细品味。肤浅而碎片化的电子书籍,其实正在极大降低阅读的深度和快感。更何况,大家简称的“世界读书日”,其实全称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不仅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也在充分强调版权归属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说:“在这动荡的时代,书籍是人类无穷智慧的体现,是人类经验财富的结晶,表达了人类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意义和表现形式的追求。书籍有助于将人们维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拥有共同的过去、历史和遗产的大家庭,从而构建共同命运,使每个人都能在人类愿景这场大合唱中唱出自己的声音。”

又到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恰逢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希望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如巴塞罗那的情人节那般,在春光和煦的日子里,传递玫瑰和书籍的芳香。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就是心灵的旅行。

一路走来,难忘那个无可名状的多彩年代。在书店或者别的地方,发现一本甚有兴趣的书籍,却由于某种原因,可望而不可及,于我真还生出了一种爱情的感觉!

人生何处不旅途一一一写在世界读书日

本文作者:好奇的猪笨笨(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01237782419918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罗马   读书   连环画   西班牙   不完美妈妈   英国   书店   武侠   奥德赛   文学   康斯坦丁   列夫·托尔斯泰   梁羽生   古龙   土耳其   小说   戴克里先   三毛   金庸   巴勒斯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