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戎装岁月让我 一辈子都觉得骄清水あいり傲

网络整理 2017-03-27 本地信息
(原标题:戎装岁月让我一辈子都觉得骄傲)

  孙世显认真看自己口述、女儿代笔的信件。

老兵档案孙世显,1928年生,延长县罗子山镇天尽头村人,1943年9月参加革命,先后参加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重要战役,1953年返回家乡务农。

3月22日,本报“红星陕耀”采访团来到延安市延长县,在多方部门的协助下,记者找到了89岁老战士孙世显。

从小立志想当兵

“就是他,老人家在那里坐着呢。”22日中午,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记者在延长县中心街口的一个小广场上,见到了正和一群老人玩扑克牌的孙世显老人。虽然已经89岁高龄,但老人家精神矍铄、气色极佳。

“都70年了,时间太快了!走,走,我带你们去家里说。”得知记者采访的主题是“转战陕北”,老人家站起了身子,将本报采访团一行带到了县城边上,一处紧靠山脚、有着4孔窑洞的场院里。“这是我大女儿家,我现在住在她们家。”老人招呼大家走进靠左边的一孔窑洞里,坐定后,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1943年当的兵,为了当兵,我不知等了多少年。”孙世显老人说,他1928年出生于延长县罗子山镇天尽头村,村子离黄河不远。距黄河和延河交汇处只有2公里左右,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村子虽然非常偏僻,但是好一点的是,在他记事的时候,村子就属于红区。

“当时家里很穷,我们家里人口多,粮食很紧张,主要是自然条件太恶劣了。我10岁那年就想当兵,部队上不要,嫌我年龄小。我就盼着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能到河对面打日本鬼子。”老人家说,他们家兄妹7人,他排行老二,他上头有一个姐姐,下面全是弟妹。在他的记忆中,河对岸的山西就是战场,日本鬼子在山西杀了好多老百姓,村里的年轻人都上了战场,他们这些年龄小的娃娃,当时只有羡慕的份。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下午,我回家吃饭晚了,姐姐和母亲找了整个村子,最后在山上的一个土崖下找见我。当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正玩打仗游戏,目标就是黄河对岸的日本人。母亲连拉带扯将我往回撵,说等我长大了就送我去参军。”老人说,在他的记忆中,打仗游戏是村里小孩子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大家没事时就聚在一起,拿一根木棍或者是玉米秆当枪,对着山西方向“射击”。村里面年纪大的老人,看到他们这样玩耍,就说“娃娃们憨着哩,打仗可不是闹着玩。”但也有人鼓励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将来肯定有出息。”

入伍加入运输队

“16岁那年,我终于参军当上了兵。”孙世显说,1943年9月,虚岁16岁的他终于参军了,当时是乡上来人接的兵,他当时是在十五团,团长叫刘三元。“我当兵时已经到了抗战后期,当时我在运输队,主要运送军需物资,不能直接上战场,当时觉得很遗憾。但是我们的任务也非常重要,不能中断,否则影响大家打胜仗。”记者从孙世显的回忆中得知,从他参军到日本投降,在这两年时间里,他所在的运输队主要是给黄河对面的战士运送弹药,除此之外,还经常给驻守黄河的河防战士运送粮草。

“运送物资时间要掌握好,要按时按点将军需品运到前线。为了赶时间,我们有时候连续十几个小时不休息。把送物资的骡子和毛驴都累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有些累死的牲口,是雇佣老乡家的,就照价给人家赔偿,有时候还多给老乡一些钱。”

有一次,孙世显奉命和连长去给一户老乡送赔偿费时,老乡得知自己家的毛驴是在运送军粮时摔下了山沟,死活也不肯要赔偿费。他们就一直给老乡做思想工作,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老乡又将他们家的另一头毛驴交到了连长手里,并给他们说:“只要打小鬼子,我家的一切都是部队的,需要啥就直接用。”

打仗哪能怕牺牲

孙世显说:“1946年内战开始后,我们部队的任务就是保卫党中央,我们连也就直接参加了战斗。国民党军当时兵分两路进攻延安,靠黄河宜川这边有一路部队,甘泉那边有一路部队,我们主要是负责在东线狙击敌人。青化砭战役我们没有上去参战,当时我们主要是负责东边警戒,但羊马河和蟠龙战役我们打了。”

孙世显回忆,这两场战役后,因为有战友牺牲,他所在的连又重新进行了整编。在羊马河战役中,和他最要好的一个战友牺牲了,“他叫王名毅,我永远也忘不了他。”老人说,在蟠龙战役,他们连有好几个战士阵亡,除过一个叫柏玉海的战士外,其余的人叫什么名字他也想不起来了。

“打仗就是要牺牲,为新中国打仗,我们不怕牺牲。”老人说,他们随后还攻打榆林城,在沙家店还歼灭过敌人。1948年2月份,在宜川瓦子街战役前夕,他们在宜川县北池村把敌人的一个伪乡公所给解决了。

“我们部队在榆林战役之后,在米脂县沙家店打了一场胜仗。当时是夏天,天气很热。沙家店战役后,局势稳定了许多。第二年(指1948年)打宜川时天气很冷。这一仗后我转到兵站干了后勤工作。”对于后面的这三场战役,老人不想太多回忆,“死伤太惨重了”。

记者从当地党史研究室了解到,孙世显老人所说的攻打榆林城发生在1947年8月,经三天激战,我军没有攻克榆林城,而随后在8月20日的沙家店战役中,我军歼灭了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六师部及两个旅共6000多人。10月上旬,接连收复了延川、清涧、绥德等地,歼灭国民党军第七十六师1.1万余人。

“我打过好多仗,从参军到全国解放,参加过大小战斗100多次。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后,我才知道打仗不像小时候想的那样。战争都很残酷,好在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全国解放了。为国家解放出力,我的任务完成了!”老人说,1953年,响应国家号召,他回到了阔别10年的天尽头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在我的一生中,这戎装岁月让我一辈子都觉得骄傲。”

如果不是他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孙世显写信寻找战友李学英

“我现在最想见的是李学英,他是我的战友,从洛川来的。没有他,我可能早都不在人世了。”孙世显老人说,解放后的1951年,在四川的他患了一场大病。如果不是李学英的哭嚎惊动了领导,那么他早就不在了。

据介绍,“转战陕北”结束后,孙世显所在的部队又一路南下,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部队一路南下,在四川境内的眉山、彭山一带,打了不少小仗。可是随后的一场大病,几乎让他失去了生命。

“我当时病得非常严重,一没劲,还时不时就昏迷。到医院住院一个多星期了,病情越来越重。人家医院都不给看了,说是没有对症的药,让把人拉回去安顿后事。当时李学英到医院办事,听说我昏迷就急忙跑到我的床前,见我已经不省人事了,他就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叫我的名字。

哭声惊动了医院的一位领导,领导跑到我病床前问完情况后,要求医院给我改用了另一种药,还只有两颗了,但是吃了那两颗药后,我慢慢苏醒了过来,然后慢慢就好了。所以我一辈子感谢李学英。”孙世显说,如果不是李学英,如果没有那位领导要求院方给他换药,那么他的生命就已经在1951年终止了。

“我想给他写信,复员回来后,我们两家还有来往。文革时期中断了联系。我很想念他,不知他现在情况如何。”老人家说。

据孙世显介绍,李学英家在洛川县秦关镇西月河村(音),2010年他腿脚还方便的时候,还在家人的陪同下去西月河村找过对方,但是村里人说,李学英在十几年以前就已经回了老家河南,具体是河南什么地方的人,他们都不知道。

(原标题:戎装岁月让我一辈子都觉得骄傲)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