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太原曾是丝绸之路东郭将军逃脱记端枢纽

网络整理 2017-05-15 本地信息
(原标题:太原曾是丝绸之路东端枢纽)

说起“一带一路”,太原也毫不逊色,历史上咱这儿曾是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与丝绸之路有着无法割断的渊源。  一座晋阳城,半部华夏史。太原故城很早是晋阳古城,初建之时就是古代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流融汇的结合部,也是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谋求发展的“交通经济带”,更是“丝绸之路”的东源地和“万里茶道”的拓荒地。在今天的并州大地上,古丝路密码处处可见。

  北方大雄都会

晋阳古城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北方的“京城”,赵国初都、东魏霸府、北齐别都乃至盛唐北京的“城匾”先后赫然镶嵌在这座古城城门之上,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  西周时期,太原的先赋地位就尤为特殊,“东拱帝京,西连秦蜀,南通太行,北入云中、雁门。”那时,晋国是周王朝北部的重要封国和抵御戎狄的重要屏障。戎狄是非华夏民族,毗邻晋国,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别,边境战事不断。晋国为确保政权稳固、边境安宁,对戎狄采取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怀柔政策,即继续推行夏朝对外的民族政策,处理边疆事务时要兼顾戎狄的风俗习惯,不以周人自己的传统习俗来治理土著人。其中“魏绛和戎”的故事最有影响,即晋悼公采纳魏绛的“和戎五利说”,“使魏绛盟诸戎”。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民族团结的政策,对后世各民族融合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先导意义,而且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石。  南北朝时,西域客商牵着骆驼频繁地往来于晋阳古城,隋唐时,政府又划定区域,为他们建造了常驻的居住区——贾胡堡,类似于“公租房”。明末清初,以晋商为主体、总长为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贯通蒙古、俄罗斯、中亚和欧洲各国,途经两百多个城镇,是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国际通道。足见历史上的太原不仅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而且在国际地位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通衢辐射八方

由于晋阳古城在中国古代北方所处的战略地位重要,所以通往各地的陆路大道形成较早。  秦王朝很重视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道路标准高,质量要求也高:“高出地面,用铁椎筑土”,道宽五十步,道路两旁每隔三丈植松为志。所修道路时称“驰道”,兵员、粮草运输非常快捷,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了。著名的驰道有9条,其中一条出咸阳后,堑山堙谷到达晋阳,然后过长城直通云中(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这是陆上“丝绸之路”早期的一条干线,蒙古名马就是由这条线路输入中原的。  此外,由太原至石家庄市东有一条大道与河北驰道连接;公元前228年,秦始皇由邯郸巡游后,过太原回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南),说明邯郸至太原、太原至上郡也有大道;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秘不发丧,御驾继续由井陉口入晋,由太原北出雁门,绕道内蒙古回咸阳,说明太原至雁门有大道;这些大道是在六国旧道的基础上拓建连接而成的,相当于今天的“省道”。  盛唐时期又修建了晋阳至邺城(河北临漳)、晋阳至洛阳、晋阳至长安、晋阳至平城(大同)等主干道;明清时期,晋商又在沿途城镇上建造了1.2万平方米的山西会馆、戏台等商务设施,便利的交通设施使“胡商辐辏”,太原成为丝路东端的枢纽。

  千年黄金水道

丝路上曾有句俗话:“驮不完的静乐县,填不满的向阳店。”这是形容静乐、向阳店两地水运发达,商贸繁盛。静乐位于汾河上游,向阳店在太原尖草坪区汾河东岸。汾河两千多年前即通舟楫,当时静乐、向阳店是汾河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江南的货物经黄河、汾河到达太原,供应晋国或转运平城路。  据史料记载,汾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秦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楼船溯汾而行;三国时,“凭汾河以漕太原”,汾河漕运凸显繁忙;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太原入汾河,流过黄河、渭河,漕运长安等地,史称“万木下汾河”。  由此可见,汾河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条黄金水道,太原则是支撑丝路上一座活跃的内陆港口,是丝路远行的“加油站”。  丝绸之路上厚重的文化历史在太原更是俯拾皆是:  驼铃回响的晋商文化;  黄瓜胡椒的饮食文化;  “走西口”的民歌民谣文化;  胡琴琵琶的音乐文化;  阿育王塔的宗教文化……  这些文化渗透了龙城太原的各个领域,无一不在说明太原曾是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在促进东西方经贸、文化、艺术交流发展史上亮点纷呈,为丝绸之路城市群之间的“天涯若比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彭庆东

(原标题:太原曾是丝绸之路东端枢纽)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