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网络整理 2019-06-15 最新信息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他们运筹帷幄,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因辅臣云集,就无人像诸葛亮在蜀国那般被众星拱月。对谁是第一功勋谋臣,大家见仁见智。而在笔者看来,非荀彧莫属。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永汉元年(189)被举为孝廉,担任守宫令,即为皇帝掌握笔墨、纸张的小官。荀彧不满董卓专权弃官归家,可见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有独特的眼光。比如,劝乡里人早日离开颍川,因为此地四面受敌,若遇战乱势必首当其冲。果然,董卓后来派李榷等人出关东,一路烧杀抢掠,那些眷恋乡土的人便深受其害。

荀彧自己更不会在颍川待着,他不久到了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袁氏四世三公,被四方英雄视作人杰。但荀彧不以为然,料定他难成大事,随即转投曹操。这就好比如今从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转投初创期的民营企业,从中可知其魄力,也更印证其识见。曹操时任东郡太守,兴奋地将荀彧比作张良。荀彧可谓最早投奔曹营的顶尖谋士,但就出谋划策而言,名头似乎不如郭嘉、荀攸响亮。那么,何以将荀彧列为谋臣功勋榜的首席?

首先,荀彧为曹操确立了纵横乾坤的重大方略。

一是奉天子以令诸侯。荀彧具有非凡的大局观,早在董卓权势熏天之时,就断定他无所作为,必因作乱而亡。建安元年(196)七月,颠沛流离的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虽说贵为天子,因没有强人护驾,竟四处受欺。而对汉献帝,究竟是主动奉迎,还是视若无物呢?当时曹营起了争执,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刚送献帝到洛阳,北面与张扬联合,不容易制伏

荀彧力排众议,指出洛阳一片荒芜,义士无不想保护朝廷,百姓因感念旧日繁华而悲伤。因此,“拥戴主上以顺应民众的愿望,这是大顺;秉持公心以赢得英雄豪杰的服从,这是大略;匡扶正义以招致天下的才俊,这是大德”。他认为韩暹、杨奉难成大患,如果不及时决定,等他人生出此心,再考虑就迟了。

事实上,沮授、田丰也劝袁绍奉迎献帝。天子潜在的巨大价值一旦被发现,此种争夺必将白热化。荀彧的意见醍醐灌顶,当即被曹操采纳,因而抢先一步将献帝抓在手里,形成其他豪强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二是拼袁绍以定北方。控制了天子的曹操,虽然握有政治的主动权,在军事上却未占先机。尤其是雄踞河北的袁绍,令曹操倍感压力。建安二年(197),袁绍寄来信函,措辞之骄慢引曹操大怒,又忧心忡忡。荀彧为此作了精辟分析,认为:“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但袁绍表面宽和而心存忌妒,任用人又带着怀疑,您明智通达、唯才所宜,在度量上胜之;袁绍做事迟疑,总因犹豫而贻误时机,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在谋略上胜之;袁绍军纪松弛、法令不立,士卒虽多却难以发挥作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拼命效力,在用兵上胜之;袁绍凭着家世沽名钓誉,没有真才实能的人多归附他,您以仁待人、行己谨俭,推诚心而不虚美,对有功者无所吝啬,忠正效实之士都愿意效劳,在德行上胜之。

荀彧还提出先取吕布、后打袁绍,暂时安抚韩遂、马超的战略构想,从而先弱后强各个击破,远交近攻分化瓦解。一席话令曹操心结顿消,既提振了与袁绍决战的斗志,又明确了实施步骤。官渡之战爆发后,曹操一度军粮殆尽,打算回撤许县,荀彧认为袁绍气势已现衰竭,正是用奇谋之时,不可失去机会。

时值两军相持,一方撤退极易陷入被动。曹操于是咬牙多坚持了一会,才等来许攸投营、乌巢劫粮的关键时刻。曹操后来上表天子,感叹荀彧善于察觉胜败的关键,谋略之高世间少有。与袁绍对决,具有胜王败寇的决定性意义,荀彧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三是缓设九州以安人心。曹操攻陷邺城后自领冀州牧,有人提议恢复古代九州的设置,以便控制更广大的区域。此言颇合曹操的胃口,便打算付诸实施。荀彧认为,该策夺占的地方太多,将使人人自危,担忧被逐个剥夺地盘,从而强化对立面,天下就不容易图取。

他希望曹操先荡平河北,修复旧日京都,然后南征荆州,待天下完全平定后,再商议恢复古制,才符合国家的长久利益。可以说,这体现了分清主次、步步为营的战略基调。曹操因此搁置了原来的打算,直至建安十八年(213)才“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第二,荀彧为曹操组合了征战南北的一流智库。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群雄之争即人才之争。由于身为丞相,曹操可用朝廷的名义征辟天下英才。但在事业初创时期,投效、推荐则是聚才的主要途径。荀彧即投效而来,其加盟的意义深远,因为他不只是一个谋士,更是独具慧眼又虚怀若谷的伯乐。

荀彧最初举荐戏志才,使之成为曹营得力的智囊。戏志才去世后,曹操给荀彧写信说,汝南、颍川素来多奇士,希望再予物色,一代奇才郭嘉于是入了曹营。而早些时候因自己留驻后方,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荀攸、钟繇。建安十年(205)河东叛乱,荀彧又及时举贤,称赞杜畿智勇皆备、堪当重任。杜畿果然成功平乱,并广施仁政、颇具政声。

荀彧识人,既知其所长,又知其所短。建安四年(199),袁绍风头正劲,名士孔融称对方地广兵强,恐怕难以击败。荀彧指出:袁绍兵马虽多却法令不整。田丰刚毅而易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点,审配专权而缺乏谋略,逢纪果敢而刚愎自用。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一战可以擒获。他还预料许攸家人犯法,一定得不到审配、逢纪的宽容,将使其叛变。寥寥数语,句句中的,一切也正如荀彧所料。以如此精准的眼力,帮曹操搜罗天下英才,又何愁不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无论从量或质的方面,荀彧堪称三国荐才第一人。经他推举的名单长长一串:戏志才、荀攸、钟繇、郭嘉、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杜畿……他们的价值非一城一池可比。试想刘备自从有了诸葛亮的辅佐,整个格局为之大变,而荀攸、郭嘉、司马懿与诸葛亮几乎是同等级的英才。倘若没有荀攸、郭嘉用谋,单说曹操与袁绍的角力,鹿死谁手即难预料。由此可见,荀彧对曹魏功莫大焉。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第三,荀彧为曹操稳固了赖以立足的后方阵地。

不同于荀攸、郭嘉等在鞍前马后献策,荀彧平日与曹操的空间距离较远。因建安元年(196)即任侍中,代理尚书令,荀彧较少随军征战。但他并非不被倚重,而是受托在后方调度军国大事。这不禁令人想起汉初萧何,看似不如攻城略地的曹参功高,在刘邦眼里却无可替代。刘邦曾以猎狗与猎人作喻,称在前线征战的诸臣仅能捕捉到野兽而已,功劳如同猎狗;至于萧何,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取的目标,功劳如同猎人。荀彧之于曹操,实有几分如酂侯之于汉高祖。

荀彧在史料中所载的首功,是为曹操保住了逐鹿中原的根基。兴平元年(194),时任兖州牧的曹操东征陶谦,委任荀彧留守-城。恰张邈、陈宫反叛,并暗中迎接吕布。对方到达后,张邈还声称吕布为曹操助战,要求供其军粮。大家都心存疑惑,荀彧则料定张邈叛变,立即布置防备,并飞马召东郡太守夏侯惇前来援助。不久,豫州刺史郭贡率几万人马兵临城下,指名要求面见荀彧。有人说他与吕布同谋,都非常害怕。荀彧判断郭贡尚在左右观望,便不顾个人安危前往劝说——这一幕堪比“单刀赴会”,以荀彧之一介书生,也许连刀都未带一把。郭贡见他毫无惧色,认为-城不易攻下,便带兵离去。荀彧又派程昱劝说范、东阿两县,终于保全了三城。曹操此时在前方战事并不顺利,兖州诸城又纷纷响应吕布,假如没有荀彧在后方运筹调遣,曹营很可能将丧失立足之地。

荀彧的价值,不在于让曹操高歌猛进,而是确保稳中求进,在群雄此起彼伏的时代笑到最后。兴平二年(195),徐州牧陶谦去世,曹操打算乘机夺城。荀彧劝阻道:当年汉高祖保关中,光武帝守河内,全靠巩固根本来制服天下,如此可进可退,即使遇到困难,最终也能成就大业。

他建议曹操也稳固兖州、积蓄粮谷,一战可打败吕布,然后讨伐袁术,逼近淮水、泗水。反之,若现在攻打徐州,吕布将乘虚侵扰,民心就不稳。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储存粮秣,积蓄实力,不久大败吕布,兖州也由此平定。建安元年(196),荀彧建议对关中将帅施恩布德,以便腾出手对付袁绍。建安六年(201),曹操又想借袁绍新败的间歇进攻刘表,荀彧以为不妥,建议乘袁氏部众离心之机出兵平定,切不可让对方收集残余,从背后乘虚攻击。史实证明这些策略完全正确。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可以说,荀彧是奠定曹魏开国基业的第一功勋谋臣。建安八年(203),曹操表奏天子时用了十六个字:“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荀彧以自己“无野战之劳”请辞,曹操回信说:与您共事以来,您多为朝廷匡正辅佐、举荐人才、建言献计、密谋施策,立功不一定都是野战。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论功行赏,认为荀彧忠诚正直、谋划缜密,在抚定朝廷内外方面居头功。又表奏天子,盛赞他用特别的计谋立下非凡功勋,为自己所不及。

荀彧的官爵、封邑也非其他谋臣可比。建安元年(196),曹操获封大将军、武平侯,荀彧即任侍中,守尚书令。建安八年(203),荀彧获封万岁亭侯。建安十二年(207),增加荀彧封邑一千户,并前共二千户。其时郭嘉为一千户,荀攸为七百户,荀彧的封赏在谋臣中首屈一指。曹操打算表奏他为三公,荀彧推辞了十几回才作罢。建安十二年(212),又任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难能可贵的是,荀彧不仅功勋卓绝,贤德更堪为师表。虽然地位显贵,他仍折节下士、谦虚节俭,尤其处事公正,不被私欲所扰乱。至于所得的俸禄、赏赐,全都分给宗族好友,所以家里没有多余财产。钟繇认为,在颜回死后,能具备贤人九种优良品德、不会犯两次同样错误的,只有荀彧一人。

一个具有道义追求与道德自律的人,通常怀抱不愿苟且的价值观。像荀彧这样的士人,更有着清晰而坚定的政治理想。建安十七年(212),他反对曹操晋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的言辞立意高远,认为曹操当初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而兴义兵,可谓怀着忠贞的诚心,又保持谦让的品质。但曹操已听不惯这些话,由此心生不满——他对荀彧的隔阂就此形成!

荀彧在劝谏中提到“兴义兵”。那是初平元年(190)之时,曹操与担任义兵盟主的袁绍曾有一段对话。先是后者提问:如果事不成功,什么地方可以据守?袁绍的筹码是,南有黄河之水,北有燕、代之地,兼有戎、狄兵众。

只听曹操说道:“我要任用全天下的智力,用道义统御他们,在什么时候都可以成功。”曹孟德早年至少口头上打着道义牌,以此汇聚世间英才。他显然比袁绍高明,荀彧也因其高明而弃袁投之。但一晃过了二十多年,曹操早已成为天下头号雄主,甚至越来越像当初起义兵所讨伐的董卓。另一方面,身为大权独揽的丞相,他更已被前呼后拥,多少英才想近而不能,袁绍等老对手则已灰飞烟灭,曹操是否还有必要被那些空泛的道义所牵绊?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时代变了,曹操也变了!

荀彧对此能感知,其他人同样不难感知。自建安十七年(208)曹操唾手而得荆州以来,便再无荀彧献策的史料,连被喻作“谋主”的荀攸在冀州平定后也未有献策的记载。统称五大谋士的另三人,郭嘉去世较早,程昱、贾诩在赤壁之战前的忠告均未被重视,前者后来主动缴还兵权、闭门不出,后者自以为不是曹操的老部下,而又谋划深远,害怕被猜疑,便闭门自守,在家里杜绝私人交往。这一切,应该不全是巧合。

曹操与荀彧心理裂痕的产生,在于曹操变了,谋士们也以沉默或告退的方式改变着,唯独荀彧未曾变。遥想当年献策奉迎献帝,袁绍谋士沮授的论点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纳士买马讨伐不服从的人,谁能抵挡得了呢?

董昭也对曹操说:入京朝见天子,辅佐拥戴朝廷,这是春秋五霸似的功劳;让天子移驾许县,即使不符合众人的愿望,但“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很显然,他们的关注点都在主子身上,奉迎献帝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属于奇货可居的博弈。

那荀彧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认为,自从天子流亡,曹操首倡义兵,只因山东地区纷扰战乱,才没能远赴长安,但心中无时不思念王室。荀彧阐述的“大顺”“大略”“大德”,都是从拥戴天子、伸张大义着眼,而不是基于逐鹿中原的功利取向。换句话说,他心中的天下姓刘不姓曹。所以,荀彧与沮授、董昭等人的献策似乎相近,实质却大不同。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谁是第一功勋谋臣

正因如此,当曹操日益背离荀彧的政治理想时,后者一定有着深切的失望。相信曹操也会有所察觉,而时代变了,荀彧在曹操眼里的分量同样也在改变。于是,历史上呈现了《魏氏春秋》所记录的一幕:曹操向荀彧赠送食物,待打开一看,器中竟空无一物。荀彧明白了曹操的心思,便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

本文作者:历史地理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50032245801011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曹操   荀彧   袁绍   许攸   汉献帝   杜畿   钟繇   荀攸   汝南   沮授   董卓   冀州   山东   张良   许昌   河北   田丰   诸葛亮   韩遂   三国   马超   这就是河南   郭嘉   长安   吕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