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什么清末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民众冲突不断?

网络整理 2019-05-19 最新信息

传教士是清末历史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体,很多中外争端因之而起。按理说,传教士只是传播西方基督教的教义,和民众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是太高,为什么在清末双方的冲突不断发生呢?甚至义和团起义的一个目标就是消灭洋教。

其实传教士来华的历史也不算短,至少在明朝已经有了很多记载,利玛窦等人都在朝廷做官。到了清初,双方关系依然不错,二者的冲突起源于1704年即康斯四十三年的“礼仪之争”,起因是罗马教廷发布禁令,禁止中国的教徒祭祖、祭孔、祭天。这一禁令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极大冲突,立刻遭到康熙的反对,民众和士大夫也都难以接受。到了雍正一朝,正式下令禁止传教,教堂被没收,私自传教者不是被驱逐出境,就是被处死。

为什么清末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民众冲突不断?

雍正

到了清末,跟随着船坚炮利的列强军队,外国传教士又重新进入中国。传教士与中国民众的矛盾重新开始频繁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清政府处置失当。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制要求清政府允许他们传教,道光皇帝下诏允许传教,但还同意发还以前没收的教堂。距离雍正一朝已经过了几百年,原来的教堂在哪里谁都不知道,还存在的教堂也已经改作他用。于是这些传教士随意指认各地的庙宇、书院、会馆等为教堂财产,要求退还,发展后到期,强迫买卖土地、低价勒索,甚至直接霸占民田,激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

第二,入教的民众成分复杂。因为文化差异,传教士吸收教民十分困难。到后来,入教者除了少数人真心入教外,大部分都目的不纯。有些只是因为太穷了,入教可以吃饱饭,有些则是民众眼中“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懒汉。这些人成为教民以后,倚靠传教士的特权,无所不为,李志的《庚子教难初探》中提到,这些教民“犯法者,入教可以逃刑,报怨者,入教可以雪恨,入教以后,不仅可以抗官府,免差役,凡鱼肉乡里之事,恣其所为”。这些人讹诈乡民,强占人妻,侵人财产。极大败坏了教会的形象。

为什么清末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民众冲突不断?

清末传教士

第三,传教士恃其特权,横行不法。跟随列强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在领事裁判权的保护之下,不受中国法律管辖,且拥有和朝廷官员几乎同等的身份。比如主教与巡抚为一级。一旦发生教案,几乎全部由所在国公使处理,如果由中国方面的地方官处理,传教士也有很大的发言权。这样,这些传教士依仗着自己的特权,出入官场,颐指气使,肆意干涉中国地方行政,导致凡是发生教案,中国民众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如果对处置结果不满意,这些传教士还会通过该国公使要挟清政府,要割地赔款,甚至要民众的人头和官员的官位。在中国民众眼中,这些传教士几乎成为邪恶的化身。

第四,文化差异导致误会不断。当然并不能说所有的传教士都是邪恶的,都会仗势欺人、欺压民众,比如很多传教士在中国办育婴堂,养育了很多孤儿。但他们的很多行为在中国民众眼中还是陌生的,无法理解的。比如宣讲教义时男女共处一室,这在特别重视“男女之大防”的中国很扎眼,于是有流言说这些人“聚众淫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谣言更是满天飞。比如在山东某地,本来民众就怀疑传教士办育婴堂的目的,已经有传言说外国人是为了“挖目剖腹,吸取脑髓”。一年发生了瘟疫,民众染病而亡者很多,育婴堂因为人口集中,婴儿死亡很多,于是谣言纷起,说传教士养这些婴儿是为了配药,甚至还有其他更残忍的目的。民众激愤之下冲入教堂,打死了多名传教士。

为什么清末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民众冲突不断?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传教士在清末民众心目中并没有太正面的形象,因此双方冲突不断。在今天的中国,情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些不好的苗头。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当吸取一些教训:

首先,互相尊重是一切交流的前提。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的,其他人的文化都是愚昧落后的。这样只能引发冲突,无法和平共处。至于那些认为别人的文化都是好的、自己的文化都是落后的“假洋鬼子”,哪边都瞧不起他们倒是正常。

其次,不论任何信仰,守法是基础。在一国范围内,法律是所有人行为的底线,不管信不信教。以信教为借口来对抗法律,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文作者:史蠹(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229234074209537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文化   历史   康熙   雍正   道光   法律   利玛窦   明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