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朝时期,云南铸钱简史

网络整理 2019-05-06 最新信息

清代云南是铸钱重地,清政府在云南设立了一系列的铸钱机构,以维持清政府的货币流通和财政,它们有昆明的宝云局,大理府的大理府局,禄丰县和蒙自县、文山县的县局,沾益州局、东川府局即宝东局、广西州局、东川府新局、顺宁局、曲靖局、永昌局、楚雄局、广南府局,此外宁台厂也即山铸钱。

清朝时期,云南铸钱简史


清代云南的滇铜还运至四方铸钱,是清代铸钱的和铜生产的基地。

宝云局是顺治十七年时在昆明先设立的昆明府局,铸顺治一厘钱,钱背标“云”字。康熙年间还有铸造,康熙二十四停铸。四十四年,因云南青龙、金钗等铜矿开采日丰,清廷在云南大量设局。从此云南渐成为清政府铸钱的重心,省城宝云局设有21炉,至雍正五年添炉4座,铸钱运至四川、广西、湖广行使。乾隆五年又添炉10座,达35炉开铸制钱。十五年又减10座,存25座。四十一年又添1炉,后又添2炉,至四十三三减炉4座。四十六年又移大理局8炉于省城,至五十九年全部裁撤。

嘉庆二年宝云局复设炉28座。道光年间仍有铸造,咸丰年间开铸小平及大钱,大钱有当五十和当十两种,咸丰年间因太平天国起义及云南杜文秀起义,使清廷丢失了对云南铜矿的控制,云南的铸钱工业开始衰落。同治年间宝云局铸币大量减重,光绪十三年宝云局重新开始铸钱,设炉10座,十六年停,二十五年又曾开铸重8分重的制钱,旋因铜元大兴而裁局。

大理府局开办于康熙二十一年,铸钱背标“云”字,二十八年停,六十一年复开,有炉5座,雍正五年全撤。乾隆二年因滇西钱少而复置,设炉15座,年铸钱67330200文,二十五年全裁。四十一年复设炉15座,四十三又添3炉,是年八月减2炉,至四十四年仅余3炉,并将省局25炉内减去5炉移置大理共成8炉,第二年又将此8炉移归省局,嘉庆四年又在下关设炉22座,七年裁。

一直到咸丰四年,因清廷严令各地开铸大钱,大理府又曾设局铸造,旋停。

禄丰县局是康熙二十一年设置的,钱背标“云”字,时云南省有省局、禄丰县局、蒙自县、临安府五局,设48炉,后因钱贱而减半,至二十八年停禄丰县局。

蒙自县局是康熙二十一年设立的,所铸钱币背标“云”字,二十八年停局。

临安府局是康熙二十一年设立的,所铸钱币背标“云”字,二十八年停,六十一年复开,有炉6座,雍正元年仍为6炉,四年增11炉,五年停。乾隆五年因产铜多而增设临安府局5炉,共16炉,十四年减8炉,三十五年全撤,四十一年复设12炉,第二年减半,四十四年全裁。嘉庆二年又设炉6座铸造嘉庆通宝,是年撤局,咸丰年间又曾短暂地铸造过钱币。

沾益州局是康熙六十一年设立的,有炉15座,雍正四年停炉撤局。

东川局设立于雍正十一年,因陕西物价昂贵,故在云南东川府开局铸造钱币,运至陕西行用,设炉28座,钱背用满文“宝云”。十三年因陕西钱价已平而停铸。乾隆六年,因云南需要钱而重新开铸,有炉20座,后铸钱89773700文。四十一年因产铜日增而加东川府局15炉,算上以上增添的5炉共40炉。四十四年移4炉于广西府,四十五年减6炉,第二年又将东川局炉座裁至10座,五十九年全裁。嘉庆四年又设炉6座,铸嘉庆通宝,此时改名宝东局,钱背用满文“宝东”。五年裁,十五年复置10炉。道光年间仍继续铸造,至咸丰三年改铸大钱,仅有当十。八年停铸,收回大钱改铸小钱,并开始减重。同治年间宝东局铸币有的在钱背上加“正”字,光绪年写铸币有加“金”字者。宝东局在宣统年间仍旧铸钱,所铸宣统通宝背有“山”“碘”等字。

本文作者:小团子聊古钱币(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69403852030004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清朝   云南   嘉庆帝   咸丰   康熙   雍正   乾隆   蒙自   同治   光绪   禄丰   道光   大理   钱币   昆明   宣统   顺治帝   沾益   太平天国   广西   陕西   宝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