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八路军战士回忆“救孤”传奇

网络整理 2019-04-23 最新信息
八路军战士回忆“救孤”传奇

谁是“救孤”第一人

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的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故事受到举世盛赞。著名抗战摄影家沙飞所拍摄的《将军与孤女》著名组片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中国军队正义之师和人道主义的经典之作。但究竟是谁在战火中救出了美穗子一直是个难解之迷。照片的拍摄者沙飞曾经自责:“我没有把那位不知名的勇士的事迹——从在战场上发现幼儿,直到亲自送到部队首长那里,具体生动地记录下来。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遗憾……”

不仅仅是沙飞的遗憾。当年从弹雨中救出美穗子的17岁战士杨仲山,已经沉默了几十年。

八路军在战火中抢救妇儒是常有的事,救出美穗子的战士姓甚名谁,当时或许谁也没有留心,其过程和细节也没有被人们特别探究和记录,连杨仲山自己也没有当回事。因此,他所在部队留下的《阵中日记》里,只简要记下了事件本身,没有记下救人战士的姓名。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后来的报道中,并没有人到杨仲山所在的晋察冀第一分区3团1营4连找当事人采访,所以,当时军队和地方的报纸,对这件名播中外的义举多有报道,救孤、送孤情节迥异,但都没有提及救孤的勇士及真实细节,甚至有报道说,救人者已经牺牲,以致给历史留下了诸多疑感

美穗子被八路军战士救出这一事件本身是真实的。但在战争年代,对这一事实的报道却是以粗线条勾勒的。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没有理由再忽视历史的细节,杨仲山作为八路军一名普通战士,他的觉悟和经历是正义之师精神的组成,这个事实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同样,历史也没有理由对杨仲山沉默,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理应贏得应有的光荣。

尘封的记忆如此鲜明

杨仲山老人已有82岁高龄,虽然视力和听力都严重衰退,但那段“救孤”经历依然刻骨铭心,“我是河北蔚县人,百团大战时我在1营4连当通讯员。1940年8月20日上午,营长赖庆尧在井陉东王舍村小河套里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战士们情绪高涨,百团大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四连的任务是首先攻占东王舍煤矿制高点——一个30多米高、70多米长的小土山碉堡。连长韩金铭带着我,敲开村西头一家药铺,向老板详细询问了山顶上碉堡设置情况……。当夜10点多钟,冲锋号响了,6挺机枪同时开火,战士们迅速攻克了炮楼和西门,21日早4点左右,我们一举攻占了小土山,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残余日军向西败退,但仍在凭借有利地形继续顽抗。

杨仲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在冲进半山腰的碉堡时,发现了一个日本小女孩。“在一阵炮火之后,我随连长韩金铭、4班班长和卫生员小李冲进硝烟弥漫的碉堡,借着火光,我突然看到,在横七竖八的日军尸体和一具日本妇女的尸体旁边,有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木然地站在那里,用恐惧的目光呆呆地望着我们。

这个女孩就是美穗子。她的父亲叫加藤清利,是井陉煤矿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她家离土山上的碉堡只有几十米远,战斗打响后,她母亲认为这里最安全,便带着美穗子躲进碉堡。

“我们当时不知道她是谁,但我们知道,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应当保护她的安全。这时敌人还在向碉堡射击,卫生员小李刚直起身子,一颗子弹打中他,当场牺牲了。连长马上命令我说,‘杨仲山,快把这小孩护送到营部救护所去!’我把她抱起来,二话没说就冲出了火力交织的碉堡……”

这就是发现美穗子的真实过程, 遗憾的是这一历史性的场面没有被记录下来。当年在场的4个人,卫生员小李当场牺牲,连长和四班长也先后于1941年牺牲,杨仲山1944年冬调出3团,后在另一个团当了指导员。除了当年的营长赖庆尧和当时听杨仲山随便谈起过的少数战友外,现在已无他人知情。

那无人知晓的场面和镜头,却深深地烙印在杨仲山的记忆里。

“大概是激烈的战火刺激和一夜的惊吓,小女孩不哭不闹,乖乖地跟着我。我抱着美穗子,沿着小土山的交通壕,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下坡时路很陡,我弯下身子,手抓着树枝,一手抱着她慢慢向下移。当时地下埋着地雷,天上飞着流弹,我越铁丝网,跨封锁墙,只能时疾时缓,走走停停……”

“走过崎岖的山地,终于来到通往营部的大路,我松了口气。突然,从东王舍村北传来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子弹呼啸飞过,近处还有日军的喊声(后来才知道是部队遭遇了增援日军)。我赶快抱起孩子一头钻进路旁的高粱地。枪声时紧时松,我带她向高梁地深处转移,同时做好战斗准备。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衣服,成团的蚊子飞着,我怕小孩着凉,便脱下外衣裹在她身上,蹲在地上搂紧了她,随手揪下高粱叶为她驱蚊。天快亮了,我找了一片干燥的土坎坐下来,这才看到孩子疲惫憔悴的面色。我用手比划着,问她肚子饿不饿,从挎包里取出面饼给她,开始她摇头,我用只言片语的日本话一边比划一边吃,她便接过去勉强吃了点。”

天亮了,枪声停止了。杨仲山带着美穗子离开潮湿的高粱地,来到东王舍村头的营部救护所,把美穗子交给营长赖庆尧和营部李医生。营长说:“要照顾好,赶快往后送,不能走就用担架抬着走!”杨仲山立即返回部队,投入了战斗。几天后,连队在井陉小作村休整时,杨仲山才从《晋察冀三日刊》上知道,营部救护所已派侦察员将日本小姑娘送到了后方。战斗结束后,杨仲山没看到3团的《阵中日记》,也不知道当时连队是如何向上级汇报的,当年他并没有因此立功扬名,更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竞被认为“已经牺牲”。

正义之师的普通士兵

在午后明朗的阳光下,杨仲山老人仔细翻阅着记者带去的《沙飞纪念集》,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他指着照片中的美穗子说,我记得女孩当时穿的是日本衣服,照片上的细条纹上衣可能是当地老百姓给做的。老人说,由于战时环境特殊,始终未能与沙飞谋面。其实, 沙飞在洪河漕聂帅司令部拍摄这张照片时,杨仲山在数十里之外的小作村,抗战胜利后,沙飞和晋察冀画报社进驻张家口时,他就在附近的宣化驻防,两次失之交臂,令沙飞和他都遗憾终生。

记者对杨老谈起了沙飞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刻骨的感受:在阜平柏崖惨案中,日军把两个中国儿童扔进开水锅里煮死,而在八路军。从普通战士到司令员,却对敌国遗孤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记者问杨老:当年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敌方的孩子,难道您不知道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暴行吗?这位抗日老兵说:“小姑娘当时太可怜了,才四五岁,就失去了母亲,她是侵略战争的牺牲品。八路军对俘虏还要优待呢,何况是个日本孤儿!”

杨仲山老人说:那时我军经常对官兵进行革命人道主义教育,使大家懂得只要日军放下武器就是自己人。为了瓦解日军, 我们在部队还学习简单的日语,向日军喊话:“我们的敌人不是你们,而是军阀、财阀……”,懂得这句口号“抵得上一挺机关枪”;为引发敌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还学唱日本童谣,杨老边说边用日语唱了起来:“太阳下山了,鸟儿归巢了,我们回家吧……”

这就是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别!

2005年4月25日,日本都城市一封不同寻常的来信被送到杨仲山老人手中。年近七旬的美穗子在信中深情地写道: “65年前, 您救过我的命,回想起这件事,我深深地感谢您。寄去我今年春节 (参加)日中友好活动的照片……祝您健康长寿。”

历史终于走过舛误,以本真的面目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作者:王战军 箫玉

本文作者:石家庄市矿区发布(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00919324436122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日本   不完美妈妈   沙飞   服装   日语   机关枪   高粱   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