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涧:东京食尸鬼店长聚力强产业 致富有奔头_榆林频道_陕西

网络整理 2018-10-29 最新信息

  今年以来,清涧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发展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铺开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为全县5630户贫困户、15712名贫困群众、46个贫困村“摘帽”退出指明了方向。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精准发力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清涧县根据县域基本情况,提出计划实施马铃薯良种繁供“一亩田”工程5000亩,实际推广6100亩,共涉及扩繁户3430户;计划建设绿豆示范基地1万亩,实际完成1.02万亩;计划种植黄芩、黄芪、板蓝根、柴胡、党参等中药材示范基地1万亩,实际完成1.12万亩;计划推广玉米良种4万亩,实际完成推广4.3万亩,共涉及种植户9936户;计划实施谷子统繁统供工程2万亩,实际实施2.2万亩,覆盖贫困户1267户、3724人;发展山地苹果1万亩,覆盖全县13个镇(中心)47个村770户贫困户。

  同时,清涧县在店则沟镇峪口村、下二十里铺镇张家硷村、宽州镇四合队村、下二十里铺镇韩家塬村新建67座标准化日光温棚大棚,并采取贫困户申请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对有实际需求的4800余户贫困户提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我们还在去年的基础上重新修改制定了产业政策,重点扶持中长线产业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清涧县农业局总农艺师黄海生说。此外,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劳务聘用、农产品购销、土地流转等关系,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增收。

  全面完善组织架构——整合资金狠抓项目

  今年初,清涧县成立了由一名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长任副组长,林业、文广、畜牧等1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产业扶贫组织架构。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清涧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7—2020年)》《清涧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清涧县产业扶贫资金奖补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结合上级下达我县的脱贫任务清单,我们进一步细化,将任务逐项落实到镇,建立了清涧县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并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在全县推广‘一户一清单’,为我县贫困户产业脱贫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海生说。截至目前,该县今年已整合涉农资金30414.16万元,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9394.6万元,占总整合资金的64%。

  据了解,今年清涧县产业建设的重点是提升红枣品质,对贫困户在红枣优生区实施红枣降密度、降高度的低改项目,每亩补助800元。在实现全年双降红枣低改3万亩的基础上,将在每个红枣优生镇建一个1000亩有机红枣示范基地。同时,大力推进优质苹果示范县建设和绿色生态养殖。目前,清涧县46个贫困村已经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助推贫困户增收项目共带动投资5078万元,完成投资2852万元。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截至目前,清涧县共成立农民合作社655个,家庭农场9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农业园区18个。

  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今年清涧县对建设生产基地达到一定规模,并与贫困户签订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市场价回购合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带动贫困户数量的不同给予5—20万元的奖励。同时,对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交金额10%的奖励;对吸引贫困户就业的、收入达到6000元的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1000元。

  折家坪镇薛家东沟村的郭长安正是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而且去年自己申请办理了合作社,已经吸纳了4户贫困户。“我2015年办的生猪养殖场,2016年加入玉强农产品合作社,并贷款买了10头能繁母猪和2头公猪,到去年已经出栏了120头,当年就收入36000元。”郭长安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清涧县不断尝试产业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一是“菜单式”产业脱贫模式。针对大多数贫困户观念落后、增收方式少的情况,结合产业脱贫发展实际,以贫困户需求为导向,由产业部门确定“菜单”和“备菜”,群众“点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考核“评菜”,为不同类型贫困户提供私人定制的“精品菜肴”,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帮能人致富,带穷人脱贫”模式。就是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通过多方面的沟通协调,让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贫困户与具有发展潜力的宗族至亲、能人富户签订帮扶协议书,形成扶贫政策和资源共享,实现发展成果和利益共赢。

  抱紧“枣树”不忘初心——“双降”改造初显成绩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气候因素,“枣乡”的红枣收成一度跌到了谷底,尽管如此,红枣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始终不变。“目前来说,红枣依然是黄河、无定河沿岸高杰村镇、解家沟镇等8个乡镇中22个贫困村、2652户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针对红枣产业的‘双降’改造工作至关重要。”清涧县林业局副局长曹海祥说。

  今年以来,清涧县以责任落实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示范引领到位、助力脱贫到位、检查督促到位的“五个到位”来保障落实,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要求整地、统一防虫防病、统一肥料施用、统一组织销售的“五个统一”来促进增收,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枣农管理技术落后、红枣销售无法保障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低产枣园改造效率和成果。截至目前,年初制定的3万亩低产枣园的“双降”改造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该县积极引导村集体主动发挥核心作用,组织本村劳动力成立低改专业队,集中推进改造,参与低改专业队的村民按劳取酬,由村集体在补助资金中支付,剩余资金再向村民兑现。“目前,石盘乡上喜畔村、解家沟镇二郎山村、郝村等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低改专业队,取得了实际成效。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个户劳动力短缺、改造推进缓慢的突出问题。”曹海祥说。

  此外,清涧县还尝试政府购买服务,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垫资启动项目,落实包抓干部,等项目验收后除去垫付资金,剩余低改资金交付村集体,有效解决了前期资金问题,保障了工作进度;鼓励村里“能人”领办,与外出务工人员形成协议,承包完成双降低改任务,补助资金按约定比例分配,切实解决了部分撂荒枣林影响连片推进的问题;引导企业参与,今年已经同清涧县宏祥公司、宏图公司等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完成双降改造2000亩。其中,宏祥公司还向低改区枣农免费发放了部分富硒肥,并达成了红枣订购协议,真正解决了枣农在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

  来源:榆林日报——榆林网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