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杨怀智:霞石灯彩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_榆林

网络整理 2017-08-09 最新信息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怀智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能化工业有较好的基础。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把榆林的工业发展置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谋划。要抓住全球能源需求趋紧的机遇,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榆林跨越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培植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吸引力的产业集团及上市公司,突出转型升级增效主题,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步伐,走出一条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之路。具体讲,要在以下六方面求突破。

  在发展思路上求突破

  要坚持以“五大理念”为指导,统筹煤、焦、电、油、气和盐化工等产业协调发展,统筹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统筹重工业与轻工业协调发展,统筹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之间在互动中协调发展;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优化组合,重点建设一批大型高端能源化工项目;要坚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延长煤、焦、电、油、气、盐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积极鼓励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要坚持内联外引并重方针,多方聚集市内资本,多方吸纳外来资本,多方吸收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快地方工业技术革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

  在发展战略上求突破

  要把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放在首位。水是生命之源,是工农业的命脉。因此,要确立水资源制胜理念,在工业化建设中优先谋划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立足长远,狠抓当前,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举措保护地表水,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水库和工业园区引水工程,健全补水节水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储备水源,为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产业开发模式上求突破

  要坚持开发与转化并重,立足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换产业,逐步由资源输出型经济向现代产业经济转变,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地方产业经济优势;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积极引导互补型工业项目进入同一工业园区,打造出一种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的节约型工业模式;要着力启动装备制造业这一高附加值产业。市上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与市内能化企业合股,兴建一批适销对路的装备制造企业;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振兴毛纺、制革、地毯、酿造、制药、服装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整合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地方轻工产业,使我市工业经济由能源产品输出型向自主品牌产品输出型转变;要大力实施“草根经济”振兴计划。榆林的羊肉、红枣、马铃薯、豆腐及优质小杂粮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是扎根“三农”的“草根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大力推动各类种养加企业整合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争创名优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水平。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求突破

  要切实转变思路,创新投融资机制。要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大力支持矿产资源就地转化,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轻工业类招商引资项目,从而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要用足用活专业银行信贷资金。要制定激励政策,健全考核奖惩机制,鼓励各专业银行想方设法扩大放贷规模,缩小存贷差比例,有效增加工业投入;要最大限度用好民营资本。在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中,应大力向有资金实力、有创业精神的本土民营企业倾斜,积极引导其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要大力培植发展“草根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合作银行和担保公司等中介业健康发展;要尽快启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度,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小额贷款和贴息支持力度。

  在生产经营机制上求突破

  要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技术进步及名优新特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引导现有企业走专业化、节约化、集团化的路子,有效整合现有生产要素,走出“小而全”“

  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可借鉴鄂尔多斯经验,通过整合重组优势企业兴建一批上市公司,打造榆林工业企业“航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从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路子。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求突破

  榆林要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必须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任务,认真领会我市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严把新上项目环评门槛,筑牢绿色循环发展的政策底线,严守工矿企业达标排放底线。具体讲就是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依法健全工矿企业“三废”治理机制,确保各企业达标排放;要坚持生态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积极开展生态企业、生态园区创建活动;要以科技为先导,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坚持工矿区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沙、塬、梁、峁、沟综合治理,让榆林的山川绿起来、工矿企业净起来、河水清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人与自然和谐起来。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