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西三角:赤阳老魔大城市经济圈 高铁促成陕川城市带的形成_陕西

网络整理 2017-07-10 最新信息

  本报记者 巨跃先摄

  随着年内西成高铁的开通,将使中国地理板块上的西北和西南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密切。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从此会携起手来,随之形成的西三角经济圈,也将成为西部共同的龙头,带动着西部一起发展,向西开放。

  本报记者 张权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5月8日,中国具有最复杂山区特点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西成高铁”通电试车,被秦岭大巴山阻隔的陕川两省即将实现高铁时代的握手——老秦人可以在3小时之内享受到“锦城之乐”,川蜀巴人也可用同样的时间抵达千年古城。

  当然,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一条高速铁路带来的红利绝不只是吃喝玩乐那些事儿。西成高铁更深远重大的意义在于,为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创造了快速联系的通道,进而促成陕川城市带的形成。

  1 关中城市群的扩围与提升

  2017年,对于陕西的高铁发展史而言,是个福年。

  5月16日,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客专陕西段开始联调联试,全线已于昨日正式通车。古城西安和金城兰州之间的时间距离,将从现在的8小时缩短到3小时。

  6月20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预计今年年内开通运营。届时,西安至成都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12小时缩短至3小时。

  6月27日,陕西省铁路工作推进会召开。除了上述提到的宝兰客专和西成高铁,我省将确保实现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十堰、延安至榆林、西安至安康4条高铁和西安至韩城等4条城际铁路年内开工建设。

  无疑,2017年是我省铁路新开工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一年。而事实上,自去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修订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西安在整个国家高铁网络中的区位优势便进一步显现出来。围绕省会西安,陕西全省范围内形成的“米”字型高铁网,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分工程度和商品交换频率,而社会分工程度主要取决于商品交换市场范围的大小,市场大小又取决于交通手段的发达程度。可以说,交通手段是社会分工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

  “随着西安高铁‘米’字型构架逐步形成,原先的关中城市群有望升级为大关中城市群。”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说。在他看来,过去十年间,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新晋的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发展的速度较快。“关中城市群是城市最少、实力最弱的一个城市群,即使加上天水,关中-天水城市群还是远不如成渝、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谈及原因,张宝通认为在产业规划上,没有做到错位互补,大中小城市间的协调作用依旧不明显。西安的产业也未能有效地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将产业链向其他城市传导。

  在上述背景之下,川陕两省各界对于即将开通的西成高铁,表现出的热情远超之前通车的其他高铁线路。“主要原因来自于共同的发展需求。”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赵锐说,“西成高铁的开通标志着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了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应城市群的范围将扩大。”

  在此之前,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安康分别距离西安虽然只有200多公里和100多公里,但由于交通上的限制,一直没有被真正纳入到关中城市群。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汉中与西安的距离,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不仅如此,在西安“米”字型高铁网建成后,原先的关中城市群的范围会迅速扩围升级,西安周边200公里—300公里范围的城市,比如延安、十堰、固原等都有可能会被纳入进来。

  2 秦巴山区城市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说西成高铁的开通,对于西安人而言只是多了一条出省的高速通道,那么对于地处秦巴山区间的汉中人来说,西成高铁的意义则更为重大。

  3小时30分钟,这是记者每次开车从西安到汉中出差路上所消耗的时间;

  1小时10分钟,这是6月27日,记者乘坐西成高铁综合检测列车从西安到汉中的时间。

  前后相比,其间效率上的差别,可见一斑。而路途中的舒适性等其他方面情况更有显著不同。

  汉中,这座隐藏于秦巴大山间的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的城市,在陕南三市中率先迈入了高铁时代。

  如同7年前郑西高铁开通前,西安人对于陕西第一条高铁的期盼一样,陕南三市百姓有足够的理由为陕南高铁时代的到来而欢呼喝彩,也期盼高铁能给陕南带来更多的资金、信息和人才,推动整个秦巴山区经济社会的腾飞。但是,欣喜之余,他们也有冷静的思考。思考最多的,莫过于高铁通车后的“虹吸效应”。

  有关专家指出,所谓高铁的“虹吸效应”,是指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获得相对明显的利益,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使得资金、人才和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进而造成高速铁路沿线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

  具体到汉中,“虹吸效应”的启发便是,夹在西安和成都这两个西部大城市之间,汉中吸引人才和资本的优势何在?以汉中全市上下日益倚重的旅游产业为例: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中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社会习俗都与四川接近。那么对于一个西安人来说,之前4个小时也许他只能到达汉中感受巴蜀文化,在高铁时代,同样的时间,他可以到达更为正宗、更为繁华的成都去感受;对于成都人来说,汉中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与川北的广元、南充等地相比,也并无太大优势。

  6月12日,汉中市政府召开座谈会,研究高铁开通后对汉中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汉中市市长方红卫在座谈会上指出,西成高铁的开通,对汉中来讲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要提前谋划、充分准备,从容迎接高铁时代来临。

  “打破‘虹吸效应’的唯一出路是中小城市转变发展思路,寻找适合自己定位的发展战略,与周边大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从而才能在这场‘高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山冰说。

  3 西三角经济圈的竞争与合作

  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学者刘斌夫2004年在写作《中国城市走向》一书时,最先提出“西三角”概念,指出以中国西部一个超大城市重庆和两个特大城市西安、成都为支撑点,将形成连接大西部南北板块的经济合作区域。

  张宝通说:“将西部地区最发达的西安、重庆、成都整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而经过整合的西三角经济区则势必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而且这个经济区既可以带动西部地区,也可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国内第四增长极。”张宝通8年前便开始呼吁整合西部三大重镇,成立西三角经济区。

  要想富,先修路。要实现成渝经济圈和关天经济圈的互动,搭建便捷高速的交通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地之间已有道路相连,但目前从西安到重庆和成都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因此,西成高铁的开通将极大拓展川陕渝三地的招商引资空间。

  有不少专家学者曾经指出,西三角经济互补性强。关中城市群的最大特点是航空航天等科技力量雄厚,成都经济圈电子、航天、商业、轻纺发达,重庆则主要发展大机械、大化工,科技转化能力强。在能源上,川渝地区缺油少煤,陕西则煤、油、气、盐资源丰富。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中,陕西就有3个,能够为川渝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

  在学者赵锐看来,西成高铁的开通,将至少为川陕两地带来四方面的红利:

  首先是消费红利。西安、成都两地同为旅游资源富集、人口密集地区,“当日往返”的交通条件,地铁与高铁的“无缝接驳”,为两地市民周末旅游、日常往返提供了便利。而旅游需求的释放,会直接带动住宿餐饮、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相关服务消费。

  其次是产业红利。在西成高铁的快速联结下,两地相关产业基于生产链、技术链、价值链、信息链的分工合作将成为可能。

  再次是改革红利。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增进两地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相互学习启发,为西安和成都的体制改革开拓新思路、提供新动力。同时促进资源共享、要素结合,为实现跨区域、跨省域的改革合作开拓新空间、探索新路径。

  最后还有开放红利。当西成高铁大幅消解了地理空间阻隔,西安、成都两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板块,不仅在自贸区建设、国际货运列车、跨境电商、出口加工等方面具有展开务实合作的空间,还可在文化、科技、教育、市政等多个方面,以更立体的维度提升两地对外开放格局。

  “大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整合,形成西三角,就成为西部共同的龙头,将带动西部大开发,并向西开放。”张宝通说。

Tags:高铁   西安   城市群   经济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